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本願❸

 

分享給好友
LINE

 太子所正視的無常與罪惡 ——所有人共通的求法的出發點

悉達多作為一國太子,過著豪華的生活,擁有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然而,太子為什麼捨棄了這令人羡慕的一切,離開皇城,去入山學道了呢?

讓我們一起聆聽成為太子出家契機的一些故事吧。

在某一年的耕耘節裡,太子看到小鳥在啄食蟲子。乍看起來,這似乎是自然界裡極其普通的一幕,然而對世間的不合理現象非常敏銳的太子卻因此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那條蟲子明明沒有任何的過錯,為什麼要承受如此悲慘的結果呢?

強者壓制弱者,意圖佔據優勢——這就是弱肉強食的世間常情。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是如此。即使到了現代也是一樣,頭腦聰敏、體力強壯的人在社會上處於優勢,生活富足;而處於弱勢的人們卻連日常生活都難以維持。兩者間差距的增大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太子雖然出身王族,處於佔據優越地位的一方,然而他卻為人生的種種不可理解之事而煩惱,最終被引導到追求真正幸福的道路上。

但是,其父淨飯王看到太子苦惱的樣子,卻只是膚淺地以為「青春期的煩惱必然與異性有關」,因此在太子十九歲的時候,為他迎娶了被譽為印度第一美女的耶輸陀羅。

最初,結婚確實令太子感到了一些喜悅,但是這份歡喜卻未能持續下去。不久,太子就又回到了原來那鬱鬱寡歡的樣子。

shizun

耶輸陀羅美麗絕倫,太子戰勝了競爭對手——自己的堂兄弟提婆才得以迎娶為妻。然而,在太子這令世人豔羨的婚姻生活中,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苦惱吧。之後,國王又為太子修建了四季宮殿,另選美女置於宮中,以供太子遊樂。這時的太子與妻子耶輸陀羅之間的糾葛,或許是用語言所難以表述的。

曾被譽為「英國王室之花」的戴安娜王妃,最終死於非命。她的婚姻令世人矚目,是所有人羡慕憧憬的對象。然而,在這光鮮的外表下,卻隱藏著陰影。據說,當戴安娜王妃得知自己的丈夫查爾斯皇太子在婚前就與一位有夫之婦有染的事實,她曾多次拒食、自傷,甚至有五次自殺未遂。本是因為愛情才踏入了婚姻,卻得知自己從未被對方真正地愛過——或許正是這樣的悲傷,才讓她反反覆覆地去傷害自己吧。

而在日本,也出現過被稱為「鴛鴦夫婦」的藝人伴侶突然宣告離婚,令眾人大跌眼鏡的事情曾經是一見鍾情的女人,現在變得越看越煩;曾經用愛慕的眼神凝視過的男人,現在卻成了輕蔑的對象,這種事情時有發生。有時因為該說的話壓抑著沒說而感到煩躁鬱悶,有時又因為說出來的話過了頭而吵架爭執……我們一邊這樣彼此傷害,一邊又都在為了維持家庭的和睦而不斷地進行著令人心酸的努力。

fuqi

年輕的悉達多太子,也曾是為了這些而煩惱的一介青年。在王宮這個有限的空間裡,與妻子、父王夫婦、家臣、僕從朝夕相處,煩瑣的人際關係或許也曾令他感到窒息。甚至連深愛的妻子有時也會讓他覺得厭煩,為此太子在愛與恨的交錯中痛苦煩惱。這種苦悶從他為自己的孩子取名為「羅睺羅(束縛者)」一事,也可窺見一斑。

像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罪惡,這成為太子立志出家的理由之一。

另外,太子通過「四門出遊」,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這也是他決定出家的重要動機之一。

當時,太子從迦毗羅衛城的東南西北四門出城散心時,見到了老人、病人、死人和修行者,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太子從東門出城時,遇到的是老人。

由此,他得知了人必然會衰老的事實。

我們都熱愛青春,厭棄衰老。人們之所以會熱衷於「抗衰老」是為了極力抑制身體機能的老化,想要保住青春。

然而現實又是怎樣呢?我們的牙齒、頭髮在逐漸脫落,腰部與膝蓋日漸疼痛,年輕時幾個箭步就能登上的臺階,現在要緊抓扶手,一階一階地費盡辛苦才爬得上去。而且衰老的下一步就是無法抗拒的死亡。活下去這件事,本身就是讓時間與皺紋不斷地在自己身上刻下痕跡的過程。

接下來,太子從南門出城,遇到了病人。我們的肉體被稱為「疾病的容器」,疾病的痛苦是只有患者本人才最清楚的。頭痛、腰痛、風濕或者內臟疾病,哪一種疾病帶來的痛苦更勝一籌,這很難分出甲乙(高低),所以「病」字的寫法才是「病字頭」下面一個「丙」字。

fuqi

雖然生病與年齡沒有關係,但是患病的危險卻會隨著年齡而增加。據統計,三十到三十五歲的男性中,癌症患者的比率是十萬人中三十二・三人。而在七十歲到七十五歲的男性中,這個比率則上升到十萬人中二四一四・八人。

一旦生病,迄今為止小心翼翼地維護的健康會在一瞬間崩潰。

我們總是認為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已身上,然而現實卻是醫院裡從早到晚人滿為患。疾病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步侵蝕我們的肉體,直到某一天突然排山倒海地襲來。

之後,在西門,太子遇到了送葬的行列。等待著腐朽的遺體靜靜地躺在棺材裡,被剝奪了地位、名譽等生前的種種榮光。太子看到這所有人百分之百確鑿無疑的結局,深受打擊。而這,也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震驚吧。

佛法說,「觀無常為菩提心之初始」。確實如此,震驚於嚴峻的無常,看到無論怎樣活著都會襲來的衰老、疾病、死亡其實是我們自身將要面臨的問題,這正是追求真正幸福的原點。

今天的我們何其幸運,無需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出家修行,就可以通過親鸞聖人得知釋迦牟尼佛所講說的佛教的精髓。關於這一點,讓我們在下一次繼續學習吧。

分享給好友
LINE
好友人數

主題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