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寬廣的大海與三條毒龍
旅人腳下黑暗寬廣的大海與三條毒龍
旅人吊在藤蔓上,九死一生,終於從虎口脫險。然而當他向自己的腳下望去時,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驚叫。
原來腳下竟然是深不見底的大海。洶湧的波濤不斷地拍打著懸崖,而且在波濤之中,還有三條毒龍正張著血盆大口,垂涎欲滴地等待他掉落下來。
在藤蔓斷掉的同時,旅人就會墮入三條毒龍所在的、深不見底的大海。釋迦牟尼佛將此稱為「後生一大事」。
所謂後生,就是指來世(死後)。有生必有死,「來世」是我們確鑿無疑的未來,所以沒有人不想知道自己的後生會怎樣。
要知道自己的後生,首先需要知道佛教的根幹——因果的道理。
無論什麼事情,一定有其發生的原因。沒有原因是絕對不會產生出結果的。
關於原因與結果的關係,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說:「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
種下好的種子,會出現好的結果;種下壞的種子,就會出現壞的結果。自己種下的種子,其結果都會顯現在自己身上。
這就是佛教裡講說的因果的道理。這裡所說的種子,指的是我們的行為;所說的結果,就是指我們的命運。
「種下則發芽,
不種不發芽,
無論善與惡,
縱使人不知,
種子卻誠實。」
正如這首詩所說,即使是在他人所不知道的情況下種下的種子,不久也會誠實地出現結果。所有結果,無一例外地都肯定是與所種的種子相應的。
根據這個因果的道理,釋迦牟尼佛這樣告訴我們:
「汝等,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見其現在因。」 (因果經)
就是說,只要看清了現在的自己,就會知曉過去種下的種子(行為)與未來收穫的結果(命運)。現在,正是開啟過去與未來的鑰匙。
那麼,當我們呼吸停止之後,後生會是怎樣的呢?根據因果的道理,只要徹底看清我們現在種下的種子(行為)就會知曉這個答案。
造就未來的心的行為
我們每天都在種下什麼樣的種子(行為)呢?行為,在佛教裡被稱為「業」。
佛教裡將我們的行為分為身、口、心三個方面,分別稱為身業、口業、意業。而且在這身、口、意的三業之中,最重視的就是意業。
「思罪不比殺罪輕」。正如這句話所說,比起動手殺人,更為可怕的是讓身體去殺人的這顆心的罪行。
行使暴力,或是說出傷害對方粗暴的言辭,都是受到了心的指使。會說謊也是心在教唆。就算是「被某人命令殺了人」,那也是因為有想服從那個人的命令的心。所以,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起源於心。然而,我們卻完全沒有正視過這個心。
的確,我們需要管制身體和嘴的行為,以防止其危害他人。但是,心裡所想的事情因為既不會對他人造成困擾,又不為人所知,所以根本無從取
締。這樣一來,我們的心就如同享有了治外法權,隨心所欲地、滿不在乎地想著種種不可告人的事情。然而在佛教中,比起身體和嘴巴的行為,最為重視的就是這顆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