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親鸞聖人

親鸞聖人

(平安時代末期~鎌倉時代中期) (1173年~1262年)

親鸞聖人是開顯淨土真宗的祖師聖人,在今天,被譽為世界之光。

正如親鸞聖人自身所說:“親鸞絕不弘揚珍奇之法,只是如來之教法,我信之,也教給他人聞之而已”,親鸞聖人一生都致力於闡明佛教(釋迦如來的教義)這一件事情。

淨土真宗親鸞會,是信奉、傳揚親鸞聖人教義的親鸞學徒們所組成的團體。

  *開顯:闡明的意思。

 

親鸞聖人一生的軌跡

約八百年前 (一一七三年) 生於京都
九歲 出家入佛門,成為比叡山天台宗的僧侶
二十九歲

下山 專心一志只求解決後生

和法然上人相遇

信心決定

被彌陀的本願所救

三十一歲 結婚 斷然決定食肉娶妻
三十四歲 和法然門下的法友進行三大爭論
三十五歲 被流放越後 (新潟縣)
四十歲後 法然上人過世。前往關東
五十二歲左右 執筆「教行信證」
六十歲後 從關東回到京都
八十四歲 和長子善鸞斷絕父子關係
九十歲
(一二六二年)
往生淨土

 

9歲 出家對無常感到震驚的聖人

親鸞聖人約在840年前,出生於京都。

他4歲喪父,8歲喪母,驚覺下一個死去的會是自己,9歲的時候在比叡山出家,成為天臺宗的僧侶。

據說出家的時候,親鸞聖人作了下面這首詩。

櫻花雖易逝

猶信明日在

焉知夜半裡

風雨會否來

(現在開得再燦爛的花朵,也會因為一場風雨而凋落。
人的生命甚至比櫻花還要短暫易逝。
請別說要等到明天,能否今天就為我剃度呢?)

聖人出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爲了解決這生死一大事。

*生死一大事:是指會沉沒在永久的痛苦之中,還是會得到永恒的樂果的一大事。

shoreiyin

 

9~29歲 在比叡山的艱苦修行和煩惱的搏鬥

親鸞聖人在比叡山的20年當中,專心致志地投入天台宗的修行。所謂天台宗的修行,就是壓制煩惱(慾望、憤怒、愚痴等)以求開悟。

聖人雖然連大曼行這樣困難的修行都完成了,卻依然未能解決生死一大事。

daijyoyin

“千日回峰行”:

這種天台宗的修行法,是需要七年時間的苦行。

親鸞聖人完成的是比這”千日回峰行”更加艱苦的大曼之難行。

 

29歲 下山 專心一志只求解決後生

從比叡山俯瞰琵琶湖,聖人說:

“為什麼我的心,就不能像那琵琶湖水一樣平靜下來呢。
    越想要使它靜止,反而卻更加的紛亂。

為什麼就不能像看見那輪月亮一樣,看到悟道的明月呢?
煩惱如層層的亂雲,遮住開悟的明月。

如果就這樣死去的話,後生必然漆黑一片。

這一大事,該怎樣才能解決啊!”

29歲的時候,聖人對天台・法華的教義絕望,終於下定決心下山。

*後生一大事:意指生死一大事。

biwako

 

29歲 和法然上人相遇

    親鸞聖人揮淚離開了比叡山。

為了尋找能夠引導自己解決後生一大事的人,親鸞聖人正在京都的街道上徘徊的時候,在四条(地名)的大橋上遇見了過去在比叡山的法友──聖覺法印。

由聖覺法印指引,親鸞聖人遇見了吉水的法然上人,得以聽聞阿彌陀如來的本願。

 

29歲 信心決定

法然上人  竭盡全力

講說彌陀  他力本願

聖人即在  一念之間

得以決定  真實信心   (摘自《親鸞聖人之歌》寶尋作)

親鸞聖人29歲的時候,依靠阿彌陀如來的本願,解決了生死一大事,被彌陀救攝成為後生光明的心。這被稱為信心決定。

被彌陀救攝后,親鸞聖人以“阿彌陀如來的大恩,粉身碎骨不足報”這樣的報恩之心,畢生致力於闡明阿彌陀佛的本願。

聖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萬丈。

 

31歲 斷然決定食肉娶妻

使眾生以本來面目得到拯救的彌陀本願

為了闡明“不論什麼樣的人都必定會拯救,使其得到絕對的幸福”這彌陀的本願,親鸞聖人毅然“食肉娶妻”。

“食肉”就是指吃魚或是動物的肉,“娶妻”就是結婚的意思。

當時的人們認為,所謂佛教就是捨棄家庭,進入山裡遵守嚴格的戒律修行以求開悟的教義。所以聖人身為一名僧侶卻公然結婚,這是轟動社會的大事件。

雖然飽受“破戒僧”“墮落和尚”“花和尚”等誹謗攻擊,但是親鸞聖人卻還是為我們闡明了彌陀的心意。

“不管是僧侶,還是在家之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以其本來的面目,平等地予以拯救——這,就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

    這真實的佛法,現在正是要明確告訴大家的時候。

    一想到阿彌陀如來的廣大恩德,不管什麼樣的誹謗,都根本算不了什麽。”

──聖人食肉娶妻的真意──

(摘自動畫片《世界之光・親鸞聖人》第二部)

nikujiki

 

34歲 三大諍論

  為了開顯彌陀的真意

親鸞聖人為了糾正對彌陀本願的錯誤理解,與法然門下的法友進行了3場大諍論。

諍論的名稱以及透過諍論闡明的事情如下:

●體失不體失往生的諍論

(彌陀的拯救不是死後,而是現在)

●信心同異的諍論

(彌陀的拯救是平等的)

●信行兩座的諍論

(彌陀的拯救唯憑信心才能獲得)

 

35歲 被流放到越後(今日本新潟縣)

強調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聖人因為強調佛法的結論──「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能為我們解決後生一大事的就只有阿彌陀佛一佛,所以要相信彌陀一佛),因此激怒了相信日本神道教的權力者,而被流放到越後(新潟縣上越市)。

然而聖人卻微笑說:「此亦為師教之恩所致也」(這也是我的恩師──法然上人的命令),在被流放的五年中,向越後的人們傳播了彌陀的本願。

echigo

 

40歲過後~60歲過後  20年間在關東傳法

御同朋、御同行

流放結束後,親鸞聖人去了關東,以常陸國的稻田(茨城縣笠間市)為中心,一心一意地從事傳法的活動。

聖人以雪為褥,以石為枕,為討厭佛法的日野左衛門講說佛法;面對持劍殺來的山僧弁圓,稱其“御同朋、御同行”,親切地為他講說彌陀的本願,這些事蹟,至今仍被人們廣為流傳。

之後,年過花甲的聖人,回到了故鄉京都。

*御同朋、御同行:兄弟、朋友的意思。

inada

 

52歲左右  完成《教行信證》(全6卷)的大綱

淨土真宗的根本聖典

這一時期,聖人完成了主要著作《教行信證》的大綱。

在《教行信證》中,闡明了一切經中最重要的經文——“本願成就文”的教義。

由“本願成就文”而明確得知的事情

●御本尊是御名號

●佛法極於聽聞

●由他力(阿彌陀佛的力量)得救

●現在當下得救(平生業成)

●唯由信心而得救(念佛是報謝佛恩)

 

84  和長子善鸞斷絕父子關係

    親鸞聖人得知留在關東的長子善鸞歪曲佛法的事情之後,再三寫信勸誡,然而善鸞卻一意孤行,絲毫沒有改過之心。

絕不能因自己的孩子而使眾多的人墮入地獄,爲了正確傳達彌陀的本願,親鸞聖人最終斷絕了與善鸞的父子之緣。

如此可悲, 夫復何言!

吾今已不為汝父。

亦斷不以汝為子。

悲哉。

親鸞聖人的“斷絕父子關係書”

 

90  去世

yosekake聖人臨終時留下的遺言

我雖壽命將盡,

要還歸安養淨土,

卻如同和歌灣片男浪海岸的波浪,

湧來復去﹑湧來復去。

一人在歡喜,應知是兩人,

兩人在歡喜,應知是三人。

那一人就是我親鸞。

   不久,我今生的壽命就要結束了。

雖然我要回歸彌陀的淨土一趟,但是就像那剛剛退去又奔湧而歸的海浪一樣,我立刻就會返回來。

所以,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應該知道是兩個人,而兩個人的時候,應該知道是三個人。

高興的時候也好,傷心的時候也好,你都絕不是孤單一人。

你的身邊,一直有我親鸞在。

anime

好友人數

主題閲讀